幼儿的画,好多是象征画,即画的是想象的东西,对大小、比例并不注意。幼儿起初是先乱画几笔,看它像什么就称之为什么,逐渐地才发展到画想画的东西。因此,幼儿的画不是大人说像什么,而是他说在画什么。他画的线条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再简单的线条也能表现出很复杂的事物,是大人难以理解的。三岁的小孩,随便面一条线条可以说是汽车、飞机、轮船、大炮、桥梁,乱涂几笔可以说是老虎、海洋、小鸟、草地、西瓜。因此,幼儿画画,是最初步地把自己所感知的世界、把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以造型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那么当看到幼儿沉浸在自己的绘画活动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别干扰他们的活动
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在画什么和为什么要那样画,出于培养的目的,情不自禁教孩子画些自认为孩子应该画的东西,或认为可以培养孩子绘画技能的东西,或帮助孩子改正正在画的东西,殊不知,好心办坏事,正是这种指导,干扰了孩子用画来表达所感知的内心世界的兴趣,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活动。
别作不适当的评价或批评
有的家长,喜欢用“不像”、“不好”、“乱七八糟”、“一蹋糊涂”、“看不懂”等词语评价孩子的画,有的家长甚至批评孩子不好好画,这些做法,都会打击孩子画画的积极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家孩子7岁了,很喜欢画画,我很想让孩子去学画画,但是他爸反对报班,觉得画画在家学就好。
“我家孩子7岁了,很喜欢画画,我很想让孩子去学画画,但是他爸反对报班,觉得画画在家学就好。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该不该让孩子报班学画画呢?
首先,这里存在一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要送孩子去美术班学习绘画?美术班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呢?
如果在美术班学到的是模仿老师的范画,或者是涂鸦、简笔画,那真的还不如让孩子在家自在地涂鸦。
接下来,我们看看,专业的少儿美术班会给孩子提供什么:
妙趣横生的引导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画画的天分和潜质,画画,也是孩子最自由便利的表达方式。
在专业的美术兴趣班,老师会针对孩子的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有趣的方式教学。
比如讲故事、动画导入、做游戏等,先勾起孩子的热情,这是最重要的,然后,创设情境将孩子带入主题之中,让孩子身心处于模拟体验的状态,当孩子完全被主题吸引身心投入,这个时候孩子想不画画都难。
但在家里,家长们很多时候会忽略这种情景氛围,更多的情况是,家长不知道应该如何引导。
专业且经验丰富的老师
大部分家长都是下边这两种类型:
1、家长不懂绘画,也不懂如何引导孩子培养兴趣,学习画画。
2、家长懂些绘画或者自己就是专业出身,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教孩子画画,事实上,儿童绘画和成人绘画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此时,就一定要有一位拥有专业儿童美术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教孩子,不仅可以给孩子美术知识,而且更懂得将美术知识讲给孩子听,孩子爱听,学习兴趣会更高,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最懂孩子的当然是爸妈们,但是对于4-12岁年龄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接受符合年龄的美术知识的熏陶,而不是在一昧的涂鸦。
例如:
家长在家教孩子画画时,可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妈妈觉得苹果是红的你知道吗,你要不要试一下红色的呀?”
而老师在引导孩子画画时,则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先观察一下苹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你想象中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师的生动引导,这是专业的美术兴趣班所具备的重要因素。
绘画工具的专业引导
对于4-12岁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接触尽量多的绘画工具,比如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丙烯颜料、油漆笔、泡泡泥等等,绘画工具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激发想象力,画面也会显得更加丰富。
但是,由于不同家长对儿童绘画的了解程度不同,家庭中添置绘画工具的规划也不同,使孩子所接触到的画具种类相对较少,这会限制4-12岁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和探索。
而专业的美术班能为孩子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体验丰富的绘画方式。
当然,让孩子在家学还是报班学,最终还取决于家长想让孩子通过画画达到什么效果。
如果您只想让孩子随便画画,那在家涂鸦就可以了,如果您觉得孩子喜欢画画,想通过画画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那么选择一家专业的美术培训班则是必然的选择了。
术业有专攻。孩子对画画感兴趣的话,还是带他去一个专业靠谱的儿童美术培训班学习。相信专业的老师加上同样爱画画的小朋友更能长久保持孩子的绘画热情。
01
在对待孩子画画的问题上,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小孩子还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需要一步一步去教。因此,很多时候,他们不信任孩子能够自己画好,也不敢放手让他们自己比较自由地涂画表达。
的确,幼小的还没有学过画画的孩子还没什么技法,还画不出太完整准确的形象,然而,在用绘画表达叙事方面,孩子大多有与生俱来的天赋。
我发现很多没有专门学过画画的孩子,在表现他们感兴趣或熟悉的主题时往往可以通过他们本能的潜力画的非常生动丰富而充满表现力,尽管他们的形象还很幼稚简单,还没有什么技法和规则,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自己内心世界有趣的呈现出来。
以上两幅画是两个没有参加过培训班的六七岁孩子所画的,完全依靠本能把他们喜欢的故事场景表现的生动有趣而且十分丰富。(上图战争、下图植物大战僵尸)
在这一点上我们显然低估了孩子的潜能。
孩子为什么喜欢画画,为什么要画画?仅仅是觉得画画有趣?显然不是。
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孩子去画一个单独的事物,他们大多兴趣索然,他们更愿意去画他们有兴趣的故事和场景。他们更愿意去叙述,通过形象的画面去讲述故事和场景。在叙事的画面中,形象的好与坏,他们并不在意,那就是表意的符号而已,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故事是否表达出来了。这些特点在四五岁到七八岁孩子阶段尤为明显。
显然,他们喜欢的并不是画画这个行为本身,而是用画画去叙述,去表达,去讲故事。在这个表达叙述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得以释放,他们的情绪得到宣泄。
在这个叙事表达过程中,他们可以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知,对生活的感受,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美好的向往铺陈出来,得到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我一直强调绘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不是画画表面那些能力的提高,而是这种通过绘画表达叙事对他们心灵和思维的影响。
这种用绘画创作表达叙事应当成为孩子阶段最重要的行为活动。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否专门学过美术,如果不会借用绘画手段去自由表达叙事,必然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本就应该属于他们的本能,也是属于他们的权利。
在儿童的美术教学中,创作和表达叙事更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重点,这一方面是这种方式是基于孩子本性基础上符合孩子特点,另一方面,这种能力对孩子的思维表达以及心灵情感都有很积极的意义。我们应当充分满足他们这种自我表达的愿望。
02
绘画创作就如写作文,写作文需要孩子二三年级之后有一定的文字语言积累,而绘画几乎是孩子天生的,他们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就有涂鸦表达的本能愿望,当他们脑海中有一定形象积累的时候,用绘画表达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学习语文,很大目的是为了能够很好地写作和表达,当然阅读是前提,学了一堆文字和语句而不会写作表达,语文学习肯定是失败的。同样,学习美术知识其主要目的也是为自由的创作和表达,这样才能把绘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形成与社会与生活的有效连接。
有的人说,只有打好基础,有了基本功才可以创作表达,创作表达需要基本功吗?尤其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几乎都有创作表达的本能,创作表达对孩子就是一种基础、一种基本功。
我非常喜欢看孩子自我构想的创作表达,在他们创作的绘画里,能看到成人世界里看不到的天真和自由,可以看到你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你还可以看到孩子角度看世界的全新视角。他们总能带给你全新的体验和惊喜,他们的创作表达中,经常出现你无法预知的形式和想法。也正是这种来源于孩子自身的真实,让他们的绘画创作有了极强的感染力。
这是孩子独有的世界,这也是孩子绘画魅力的根本!
当然,得到这个结果的前提是你得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孩子,不能用你成人的意志和想法取代孩子或者把孩子套在你设计好的口袋里。
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机构和老师在儿童的美术教学中恰恰是剥夺了孩子的自我表达权利,他们多是按自己的思路和理解,按自己的审美方式作出课件和课程,让孩子照猫画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除了动了动手,其他思维想象、自我表达都没有得以开发和锻炼。孩子真实的情感也无法得到释放。
下面这是一个培训班教孩子画的中秋主题的创作,明显不是孩子自己的思路和表达,完全是由老师的思路和审美替代了孩子的自我表达,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己的表达空间!
而事实上,孩子在自我表达的能力上具有很大的潜能,很多时候比老师的想象力和自由度大的多,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把表达的权利还给他们!
下面这些画都是孩子们画的同样中秋主题的创作,可以看到他们的创作表达能力是多么丰富自由!
直接飞到太空赏月了
山脚下的院子里中秋团圆
海滩上赏月,海上升明月,还穿越回古代
把酒问青天,原汁原味古代版
同一个主题,当你放手给他们去自由表达时,不同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表达了他们的感受和构想。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让我感到自愧不如,信任他们,给他们表达的空间和自由,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是,表达权利还给孩子带来的后果也可能是画面的不尽人意,有更多失败的风险,不如完全按老师的课件范画来照着画成功率高。
问题是,就如要学走路的孩子,你一直抱着他走,他能学会自己走路吗?要想让孩子走的稳走的好,走的长久,必然要有孩子摔跟头的过程。可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经常失去了等待孩子通过摔跟头学会走路过程的耐心。
还有,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画的比较自由的创作表达是幼稚的儿童画,总觉得这样不够专业,他们认为孩子只有学素描,学水粉,学国画,甚至学点油画才是正规学美术了,否则就是业余幼稚的儿童画,就是随意的瞎画。这种片面固化的观念甚至波及到孩子,经常会有八九岁的孩子鄙视六七岁孩子画的是儿童画,很幼稚。有了这种心理的孩子再画画的时候很可能不再自由不再随心,他们已经被成人心理影响有了所谓专业标准的束缚。
我看到过不少从事儿童美术老师的群里,大家每天探讨的是各种技法和出效果的课程和办法,按这种方法教出来孩子会有不错的画面效果,但这些无论技法,构图还是内容形式都是老师们想当然的前置设定,很多时候是脱离了孩子本性和特点的。
为什么那些模板化,套路化的儿童美术教学大行其道?他们迎合了家长的心理:要效果,要所谓的专业性。
而你知道这些效果技法,专业性和孩子本心本身有多大关系吗?这种专业化效果下出来的画面还有多少是孩子本心的流露?还有多少有孩子 的自然痕迹?孩子们需要这么多复杂的技法吗?
他们需要的是自我的表达,教会他们如何自由、丰富、有趣的表达,是儿童美术老师的核心任务。
技法,效果等都是为了帮助他们表达的更到位,而不应该成为目的。
当然,做为正规的教学,机构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师提前备课,有范画引导,都是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这些课程和课件一定是要基于儿童本身特点出发,教师应充分理解儿童心理和发展规律以及相对应的绘画表现特征和引导方式。
为效果而效果做课程只能是变着花样重复同一件事,无法形成完善全面的课程体系。也无法真正从不同方面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有些对孩子很有价值的课程可能不见得有直观效果,但对孩子的长远和综合发展更有意义。
所以,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如果把儿童的美术学习只盯在表面的直观效果上,只会让儿童美术教育陷入只做表面文章,不解决内在问题的怪圈之中。
03
我们倡导孩子要多画主题创作,目的是什么?
孩子通过绘画,宣泄自己的情绪感受,表达对事物生活的理解,描述他们的梦想和对世界的好奇。这是他们画画的本源动力。
鼓励孩子多画主题创作,通过画面把他们带入一种情境体验,带入一种描述体验的快乐中,主题内容可以是真实具体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是自由自在的幻想,可以是梦想和现实的结合。
在这种表达中,他们丰富了对世界对生活更具想具体的感知和感受,内心情感得以更好的释放表达。他们的思维也可以得到拓展。
不仅是孩子能够在创作表达中得到快感和释放,艺术家同样,在创作表达过程中兴奋的思考,置身于画里营造的情景,忘记了浮世的喧嚣,把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感知,对内心的体验投射到画布上,沉浸在艺术创作中是艺术家最幸福的时刻。
然而我们高校的美术教育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太注重学生的技法和基本功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创作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多专业基础很好的学生只会画写生和临摹,一到创作就一筹莫展。这与我们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缺乏自我思考和表达的培养不无关系。
这一点上,国外一些美术院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更注重学生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表达。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学画画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自由的创作表达,而孩子在这个方面显然更具有先天的优势,儿童的绘画本身就是自带资源的璞玉,你的任务是把包裹在外面的石头打掉,把他们自身的美释放出来,把粗涩的璞玉精心雕琢成精美华润的美玉,而不是从零起步生生塑造他们。
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孩子这些潜质,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主张,有自己的表达,有自己真实的自然痕迹,这是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恪守的原则。
有的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学画画,这使不少家长大伤脑筋。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找出儿童不愿意画画的原因,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爱上画画。
孩子一学会拿笔就喜欢画画,这是本能,他们画在手上、画在身上、画在纸上、画在地上、画在墙上,到处都有儿童绘画的痕迹,画画伴随着孩子长大。然而有的孩子却明确表示不愿意学画画,这使不少家长大伤脑筋。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找出儿童不愿意画画的原因。
孩子不喜欢画画的原因
一、孩子的画不被家长认可
幼儿涂鸦是一种学习活动,往往不被大人理解,认为是胡闹,画画弄脏了衣服要挨打,无意中限制和抑制了儿童的绘画兴趣。
一些家长对儿童心理不了解,看不懂儿童画而过分挑剔,常说:“这孩子真笨,尽胡画。哪有人比房子还高的!”“你画的这像什么呀,难看死了!”儿童对自己所画的画正心满意足时被泼了冷水,从此丧失了绘画的信心。还有的家长干脆说:“这孩子没有画画的天才,不是那块材料!”这种定论也是影响儿童绘画兴趣的心理障碍。
二、强迫孩子画画,会使他们逆反
强制儿童画画会使他们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下子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兴趣班:上午弹琴,下午练字,晚上画画,还要规定孩子一天必须画几张画。儿童一般做一件事情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如果硬要他们根据家长的意愿去做,往往会适得其反,使他感到绘画是门苦差事。
三、绘画内容脱离儿童实际
教画的内容脱离儿童实际,过早在技法上学成人的表现方法,儿童不易于接受,使儿童对绘画产生畏难情绪,觉得太难、学不会,也会失掉绘画兴趣。有的儿童喜欢画意念画,到美术班学画受约束,也是对绘画失掉兴趣的原因。
认识到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做,能让孩子爱上画画呢?
家长的行为让孩子爱上画画
一、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画画环境
幼儿喜欢拿笔到处乱涂,简单地制止不如给他准备好颜料和纸笔,任他去尽兴涂抹。幼儿学画的动机往往来源于模仿,家长常用纸画上些简单的图形,示意他们去表现,鼓励他们自己去画,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儿童自然喜欢画。
二、游戏中培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就是根据幼儿的这一时期特点总结出的教育规律。画画就是玩,要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我听过一堂十分生动的图画课。老师把一个茶壶放在一只布袋里,让小朋友摸一摸这个茶壶是什么形状的。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想象设计一把茶壶,并画上装饰花纹。结果全班学生每个人都画出了自己想象的壶,没有重样的。教师最后拿出壶来给大家看,分析壶嘴的位置与水平面的关系,讲解如何设计合理。一堂图画课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进行完了。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的,使他们感到画画并不难。
三、培养儿童绘画的自信心
对于儿童绘画需要多鼓励,使他感到有能力画好,并经常把他画的画挂在墙上让大家观赏,儿童的绘画能力被大人理解,受到重视,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可以把好的儿童画做成幻灯片,一定时间就把孩子们请到家来,把他们的画放给他们看,这对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孩子会主动交画,希望都拍成幻灯片。教画的方法就是告诉他哪些画得好,哪些画得不好,还应该再画些什么,他们自己是会画的。在不断的启发和鼓励下,经过几年坚持不懈地画,孩子的画都会有进步和提高,并能画出自己的风格。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需要教,只有掌握了成人的技法,能画点什么,才算学会了画画,这实际是拔苗助长。
四、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
经常带儿童到室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生活,增长知识,还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记忆生活的能力,新鲜的生活体验激发儿童去创作,去表现自己的感受。儿童最喜欢户外生活,为了满足他们这种愿望,可以把户外活动与画画结合起来。5、6岁的孩子可以在外出时带上速写本,既满足儿童愿望,又可以诱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带孩子去玩、去画,不要指望儿童画出什么像样的“作品”,而是要培养习惯,久而久之儿童一想到公园玩,就会说我要到公园去画画。
文章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