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无创神经调节技术在慢性癌痛中的镇痛效果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Analgesic efficacy of non-invasive neuromodulation techniques in chronic cancer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来源: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8
编辑推荐:
这篇综述聚焦慢性癌痛,探讨无创脑刺激(NIBS)的作用。通过系统回顾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相关研究,发现 NIBS 似乎有镇痛效果,但因疼痛情况差异大,还需更多研究验证,值得关注。
慢性癌痛现状及研究背景
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且极具致残性的症状之一,它由肿瘤本身或者治疗手段引发。令人担忧的是,40% 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不佳。在药物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领域,无创脑刺激(NIBS)如今已得到广泛推荐,然而其在慢性癌痛方面的有效性却仍不明确。已有少量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 NIBS 在这一患者群体中的止痛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方法
本次开展了一项针对慢性癌痛患者神经调节研究的系统综述,主要涉及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目的在于评估这两种技术在临床常规应用中的镇痛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并分析了 11 篇文献,涉及 298 例患者。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方面,三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 0 - 10 分的评分量表上,其效应量为 0.7 [0.6; 0.9] ,属于中等水平;两篇病例报告表明,疼痛强度平均显著降低 4.25±0.36 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也展现出相似的止痛效果,两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效应量高达 0.9 [0.7; 1.1] ;两篇观察性研究报告称,对疼痛强度有显著的合并效应,分别为 -0.9 [-1.6; -0.1] 和 -2.3 [-3.3; -1.3];两篇病例报告中,疼痛平均降低 4.75±0.36 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研究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且治疗中断多与癌症并发症相关。
研究结论
无创脑刺激(NIBS)在癌痛治疗中似乎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不过,由于疼痛状况存在高度异质性,为进一步确认这些有前景的研究结果,还需要开展更大规模、患者群体更均质的安慰剂对照试验。这一研究方向为慢性癌痛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但仍需更多的研究探索,以推动临床实践中对慢性癌痛更有效的干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