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捉鬼、斩鬼、吃鬼的鬼王。按照佛馗融合形成的阴曹地府理论,他与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类似,属于十殿阎罗手下的一种衙役,专门负责捕捉那些危害人间的厉鬼。
那么钟馗究竟有什么来历呢?有关钟馗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说吴馗子画钟馗像,在画像旁边写了个关于钟馗来历的题记:唐代开元年间,唐明皇在丽山检阅部队之后回到后宫,莫名其妙地染上了疫病。
一天晚上,唐明皇梦见一大一小两个鬼。小鬼身穿红色衣服,背后插了一把大竹纸扇,一只脚上穿了只渎鼻鞋,另一只脚则光着,手里拿着唐明皇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囊绕殿而跑。大鬼则身穿蓝衣,戴帽子,祖露一臂,脚上穿一双官靴,正在追赶小鬼。大鬼捉到小鬼后,挖了小鬼的眼睛,然后将小鬼劈开吃掉了。唐明皇看得目瞪口呆,于是问大鬼:“尔何人也?”大鬼回馗:“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妖孽。”唐明皇醒后,病便好了。唐明皇便请当时的吴馗子画出钟馗像。
从此,钟馗在民间一下子流行起来。唐明皇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批告天下,一年四季遍悬钟馗像,以祛邪魅佑平安。之后钟馗的生平被后人逐渐丰富。在民间故事中,他是唐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满脸大胡子。钟馗虽然面目丑陋,却学问斗载,刚直不阿。家境贫寒的他在同乡资助下进京赶考,虽然才学得到考官认可,但因面目丑陋而没被录取,一气之下撞死在了皇殿上。因其一身正气,死后做了阴间鬼王,负责管理那些跑出阴间捣乱的小鬼。但这种说法很可能只是后人附会,许多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明代李时珍认为钟馗是一种锥形菌类,因为民间也将锥称作钟葵,又因为古代画作中经常有锥形物体击鬼,所以将捉鬼的人称为钟馗。明未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古代健舞仪式的巫师手中的大棒称为终葵,也叫椎,这可能才是钟馗的来源。总之,多数学者倾向于钟馗的原型是一个物体,而非一个人。
因掌管世人天寿,阎罗王令人闻之色变,阎罗王的来历是怎样的?即使是大奸大恶之徒,天不怕地不怕,也没有不怕阎罗王的。那么阎罗王是怎么来的呢?真有阎罗王吗?其实中国古代原本没有阁王的观念,佛教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才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在古代印度神话中,阎王是管理阴间的王。
佛教创立后,沿用了阎王的观念,认为阎王是管理地狱的王。阁王信仰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是比较认同地狱观念的,只不过做了些许改造,在阎罗王上面又立了几个馗家的神,这样,阎罗王便不再是阴间的第一把手,只成了一个负责具体审判事务的官员。再后来,审判的权力也被分割,一个阎王又成了“十殿阎罗”。
至于阁罗王之位到底是谁在担任,自隋唐到清末,产生了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隋将韩擒虎。《二十四史》多讳鬼神,但韩禽虎死后做阎罗的传说,竟被记入本纪,可见此说在当时十分流行。据说当时韩擒虎未死时,便有阴间众官吏来接。隋文帝杨坚听说,专门设宴为他送行。
因掌管世人天寿,阎罗王令人闻..景,据载包拯就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场面,吓得郭槐如实招供。另一说法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向以公正秉直闻名,估计是出于这个原因,民间“推选”他当阎罗。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便是北宋的龙图阁直学士包拯。以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是阎罗王的最合适人选。甚至有人说他在世时便已经开始着手审理阴间案子,所谓“日断人间,夜判阴间”,为死后的正式赴任做好了准备。
另有说法则是南宋丞相江万里,他为人刚直,触犯权奸贾似道后回乡。后来元兵攻破南宋,他投水自杀。民间推举他,多半也是因其刚直不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