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要“上天”丨飞行不靠翅膀,那是靠浪?

【图片来自ocsean.org】

梁静茹的“六眼飞鱼”能不能上天我不知道,但自然界里的飞鱼是铁定可以的。它们的这种能力,是为了应对金枪鱼等天敌的追捕,从而进化出一副比一般鱼类更为发达的胸鳍。

当然,这样的胸鳍不是翅膀,不能实现飞鱼真正在空中飞翔。但当它们在水面附近高速游动时,依靠胸鳍猛烈拍击水面,就能使身体从水中高高跃起。而在船上的人类看起来,就好像是它们真的在空中翱翔一样。

蝠鲼

【图片来自WIKI百科】

蝠鲼,这种长相近似飞碟的深海怪鱼其实也是能“飞”的!当然,它们也和飞鱼一样只是在空中滑行。但是这种奇异生物飞腾在空中的模样实在引人注目。

墨西哥海岸附近就有成千上万只这样时不时跃出水面滑行的蝠鲼,当地渔民形象地把它们称作“飞行的玉米饼”。要知道蝠鲼可不是一般小鱼,体长最大的可达8米左右,体重超过一吨。那么,这样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会想要跃出水面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求偶行为,有的人说蝠鲼是通过跃起落下砸晕附近的小鱼来捕食,也有人认为它们就是觉得跃起滑行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所以经常聚在一起“玩飞行”。

太平洋褶鱿鱼

太平洋褶鱿鱼【图片来自Pixabay】

除去飞鱼和蝠鲼,海洋里的软体动物也有能飞的!在太平洋东部的广大海域里,分布着一种叫太平洋褶鱿鱼的生物。它们的独特技能,也是能够离开水面在空中滑翔一段时间。

这种鱿鱼在行进时向前方高速喷射水流,利用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让自己向后跃起离开水面。这时候它们的尾部向前,长在尾部的鱼鳍就成为提高升力并控制方向的平衡舵,让它们能在空中短暂的滑行一段距离。据说,太平洋褶鱿鱼最高可以跃到距离水面21米的高度。而它们这种“倒着飞行”的能力也是为了躲避海洋里的敌人,但有趣的是,有一种叫做红脚鲣鸟的海鸟,会专挑鱿鱼高高跃起的那一瞬间对它们进行捕食。

鼯猴

【图片来自pixabay】

鼯猴是世界上最大的没有翅膀却可以在空中滑翔的哺乳动物。在其原生地马来半岛,这种体型跟猫差不多大的猴子被当地人称为“猫猴”或“飞猴”。

鼯猴之所以能飞,是因为它们从颈部到尾部有薄薄的翼膜相连,脚趾之间也有蹼连接。这样当鼯猴从树的高处一跃而下,身体两侧展开的翼膜就能让它们像滑翔机一样在空中滑行,不管是躲避敌人还是寻找食物都非常方便。

据说,滑翔能力最强的斑鼯猴一次滑翔可达30-60米距离,是热带雨林里的飞行小能手。

鼯鼠

【图片来自WIKI百科】

比起鲜为人知的鼯猴,鼯鼠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更高一些。这种滑翔高手广泛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西伯利亚地区。

从生物学角度看,鼯鼠其实是松鼠的一种,不过它们的四肢间长有一层飞膜。小小的飞膜虽然不能带来真正飞行所需的升力,但却足以支持鼯鼠在树枝间或地面间的长距离滑行。另外,鼯鼠在空中滑行时可通过腕关节和尾巴的运动来调节平衡、改变滑行方向。一只普通鼯鼠平均单次飞行的距离为47米,但人类观测到的鼯鼠飞行最长记录可达160米!

虽然鼯鼠具备超强的滑翔能力,却是一种很胆小的动物,它们只敢在夜间出来觅食。如果被人用强光照射,多半情况它们会吓得呆立原地一动不动。由于鼯鼠现存的数量急剧减少,它们已被列为重点保护物种。

其实,除了科学队长为大家列举的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动物也都掌握了短暂飞行的小技巧,也许你也能举出一两种这样神奇的生物呢!今天的科学讲座就到这里,想知道更多神奇动物的小秘密吗?那一起来加入我们吧!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中国足球世界杯_90年世界杯 - doul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