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阿拉伯语: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转写:ad-Dawlat al-Islamiya;英语:The Islamic State,缩写:IS),前称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阿拉伯语:الدولة الاسلامية في العراق والشام,转写:ad-Dawlat al-Islamiyat fi al-Iraq wa-sh-Sham;英语: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简称ISIS)或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英语: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简称ISIL),是一个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47]的萨拉菲圣战主义组织以及未被世界广泛认可的政治实体,奉行极端保守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瓦哈比派,属逊尼宗的一脉。组织领袖巴格达迪自封为哈里发,定国号为“伊斯兰国”[1][29][48],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非洲东部、中部、北部、黑海东部、南部、西部,中亚和西亚、欧洲伊比利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印度半岛几乎全境、中国西北地区)拥有统治地位[49][50]。周边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文缩写称其为“达伊沙”(阿拉伯语:داعش, Dā'esh;da:ʕeʃ),与阿拉伯语的“踩踏”(阿拉伯语:دعس, Da'es)谐音,以示对其“伊斯兰国”名称的不承认及蔑视[51][52][53];联合国亦采用[54]。中国大陆媒体有时则直接以“极端组织”代指这一组织[55][56]。
关于伊斯兰国的其他意义,请见“伊斯兰国 (消歧义)”。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伊斯兰共和国。
事实速览 伊斯兰国[1][2]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阿拉伯文), 行政中心 ...伊斯兰国[1][2]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阿拉伯文)
旗帜
国徽
格言:“保全与扩张”باقية وتتمدد "Baqiya wa-Tatamaddad"[3][4][5]国歌:《我的乌玛,曙光已现》أمتي قد لاح فجر "Ummati qad laha fajr"[6] 伊斯兰国政权的最大控制范围(2015年5月)[注 1] 由伊斯兰国控制 由叙利亚反对派控制 由叙利亚政府控制 由伊拉克政府控制 由黎巴嫩政府控制 由努斯拉阵线控制 由叙利亚库德人控制 由伊拉克库德人控制 由黎巴嫩真主党控制 由土耳其政府控制行政中心
伊拉克巴古拜(2006年-2007年)[7]
无行政中心(2007年-2013年)
叙利亚拉卡(2013年-2017年)[8]
叙利亚迈亚丁(2017年6月-10月)[9]
伊拉克卡伊姆(英语:Al-Qa'im (town))(2017年10月-11月)[10]
叙利亚阿布凯马勒(2017年11月)[11][12][13]
伊拉克拉瓦(英语:Rawa, Iraq)(2017年11月8日-11月17日)[14][15]
叙利亚哈金市(英语:Hajin)(2017年11月-2018年12月)
叙利亚苏萨市(英语:Al-Susah)(2018年12月-2019年1月)
叙利亚马拉什达市(英语:Al-Marashidah)(2019年1月-2月)
叙利亚巴古斯(2019年2月-3月23日)
无行政中心(2019年3月23日-)
意识形态极权主义伊斯兰恐怖主义伊斯兰法西斯主义伊斯兰教逊尼派瓦哈比派反什叶派[16]萨拉菲圣战思想(英语:Salafi jihadism)类型占有领土的军事组织
控制区
目前有控制区的国家
无
曾经有控制区
埃及 (仅于西奈半岛)[17]
伊拉克[18]
利比亚[19]
叙利亚[18]
阿富汗
黎巴嫩[20]
域外区划
利比亚省(英语: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 in Libya)
西奈省
也门省(英语: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 – Yemen Province)
阿尔及尔省(哈里发战士(英语:Jund al-Khilafah))
呼罗珊省
西非省(分裂自博科圣地)
高加索省
东亚省
军事规模及控制区域伊拉克和叙利亚之内
20万人[21](库尔德宣称)
3.1万人(2014年12月)[22]
1.9万人-2.5万人(2016年)[22]
1.2万-1.5万(2017年3月)[23]
伊拉克和叙利亚之外
1.95万-3.1万人领导人• 哈里发 从缺• 前最高领导人 阿布·哈夫斯·哈希米·库拉希 †(2023年-2025年)阿布·侯赛因·侯赛尼·库拉希 †(2022年-2023年)阿布·哈桑·哈希米·库拉希 †(2022年)阿布·易卜拉欣·哈希米·库拉希 †(2019年-2022年)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 †(2010年-2019年)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英语:Abu Abdullah al-Rashid al-Baghdadi) †(2006年-2010年)阿布·艾尤卜·穆哈吉尔 †(2006年-2010年)阿布·穆萨布·扎卡维 †(1999年-2006年)• 伊拉克埃米尔 阿布·法蒂玛·贾希什(英语:Abu Fatima al-Jaheishi) †• 叙利亚埃米尔 阿布·阿里·安巴里 †[24][25]• 利比亚领袖 阿卜杜勒·巴克尔·纳吉迪[26]• 军事委员会主席 阿布·萨利赫·奥拜迪[27]• 首席发言人 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纳尼 †[28][29]• 叙利亚战地指挥 阿布·奥马尔·舒斯哈尼 †[30][31][32]• 战争部长 古尔穆罗德·哈里莫夫 †[33][34]• 信息部长 阿布·莫哈末·阿尔-福坎 †[35]• 发言人 阿布-哈桑·阿勒穆哈吉尔(英语:Abul-Hasan Al-Muhajir) †[36]
建立• 建立(统一圣战组织) 1999年[37]• 加入基地组织 2004年10月• 在伊拉克宣布建立伊斯兰国 2006年10月13日• 对黎凡特宣称主权 2013年4月8日• 占领费卢杰,并开始大量夺取领土 2014年1月1日• 从基地组织中分离[39][40] 2014年2月3日[38]• 宣称建立“哈里发国” 2014年6月29日• 对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及也门领土宣称主权 2014年11月13日• 对南亚领土宣称主权 2015年1月29日• 对尼日利亚领土宣称主权 2015年3月12日• 对北高加索领土宣称主权 2015年6月23日• 伊拉克军队光复摩苏尔 2017年7月20日• 联军光复拉卡 2017年10月17日• 联军光复上巴古斯,使IS丧失伊叙地带最后据点 2019年3月23日• 美军击杀巴格达迪 2019年10月27日
面积• 仅估算控制区域60,400平方公里[41](至2017年1月为止)人口• 2014年估计8,000,000[42]货币伊拉克第纳尔叙利亚镑伊斯兰国第纳尔[43]时区UTC+2和+3(欧洲东部时间和阿拉伯半岛标准时间)对手主权国家
澳大利亚[44]
中华人民共和国[45]
丹麦
荷兰
比利时
法国
伊朗
伊拉克
黎巴嫩
俄罗斯
沙乌地阿拉伯
巴基斯坦[46]
利比亚
埃及
叙利亚
土耳其
阿富汗
英国
美国
非国家组织
叙利亚民主力量
真主党
佩什梅格
库尔德斯坦社群联盟
自由叙利亚军
利比亚之盾中部旅
圣战者
塔利班
征服军(2015-2017)
关闭
该组织目前致力在伊拉克及沙姆地区(又称黎凡特)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是叙利亚内战反政府武装中主要的圣战组织之一,并占领伊拉克北部、及叙利亚中部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其自认为是一个独立国家,声称拥有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主权,而且宣称已于2014年11月13日拥有阿拉伯地区更多的主权,涉及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等国家[57][58]。
伊斯兰国以反对偶像崇拜为理由,摧毁占领区内的文化古迹。同时,伊斯兰国对俘虏及包括记者在内的平民进行斩首并拍摄视频广泛传播。这些举动使得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和组织定性其为恐怖组织。
该组织参与的战事包括伊拉克战争及伊拉克内战、叙利亚内战、利比亚内战、西奈半岛动乱和阿富汗战争,与这些国家的政府军[59][60](也包括叙利亚反对派[61][62])、部分地方武装以及一些北约成员国或欧洲国家军队交战[63][64][65][66][67][68][69][70][71]。2015年12月,伊斯兰国宣称要攻击以色列[72]。
该组织的几个领导人曾声称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导致他们发起对美国的圣战之原因,而美军行动使他们获得士兵和最终夺回国家的控制权变得容易[73]。
伊斯兰国并不谋求参与所占领国家的政治权力分配,其根本目的是要在中东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极端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实现“伊斯兰化”,要让受到统治的民众“成为真正服从的穆斯林”。而从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采取的武装行动性质可以看出该组织极权主义、军国主义、伊斯兰法西斯主义倾向十分明显。随着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在内战中垮台;萨达姆·侯赛因在美英联军发动的入侵战争中倒台;马维亚·乌尔德·西德·艾哈迈德·塔亚因军事政变而下台;而自阿拉伯之春与阿拉伯之夏爆发后宰因·阿比丁·本·阿里、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穆阿迈尔·卡扎菲、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阿卜杜勒-阿齐兹·布特弗利卡、奥马尔·巴希尔、巴沙尔·阿萨德一系列独裁者被打倒以及泛阿拉伯世俗主义的式微,中东面临着回到逊尼派和什叶派宗教混战的危机。同时,伊拉克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力量对抗的其中一部分就是一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混战。海湾逊尼派宗教神权国家(有别于世俗国家)与团体(沙特阿拉伯、卡达等)对什叶派国家的敌视,与对叛乱组织或明或暗的支持和资助(该组织大部分头目来自沙乌地阿拉伯),也是造成今日混乱局面的因素之一[74]。
2017年11月17日,伊拉克政府军攻克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境内最后的军事据点拉瓦(英语:Rawa, Iraq)[75]。2018年,伊斯兰国的领土仅剩叙利亚境内沿幼发拉底河以东、临近与伊拉克之间边境的一小部分城市[76][77][78]。2019年3月23日,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势力“叙利亚民主力量”攻克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境内最后的军事据点巴古斯村[79][80],然而据信伊斯兰国的馀党仍潜伏于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菲律宾、奈及利亚等地,遍布于世界各国[81][82][83]。
2023年8月27日,由于西非混乱原因,使得ISIS、盖达组织等武装团体在马利北部快速扩张,其中ISIS在一年内扩张一倍领土[84]。
Remove ads发展
该组织最初由一系列的叛乱团体组成和支持,2004年初改名“统一圣战组织”(Jamāʻat al-Tawḥīd wa-al-Jihād,The Organization of Monotheism and Jihad,JTJ),此前还曾使用过多个不同的名称[85]。
2004年10月,统一圣战组织时任领导人阿布·穆萨布·扎卡维宣布效忠奥萨马·本·拉登,随后该组织改名为“两河国家盖达组织”(Tanẓīm Qāʻidat al-Jihād fī Bilād al-Rāfidayn(QJTR),"The Organization of Jihad's Base in the Country of the Two Rivers"(TQJBR))[86],通常被称为“伊拉克基地组织”("Al-Qaeda in Iraq"(AQI))。尽管该组织从未自称“伊拉克盖达组织”,但外界广泛地使用这个名字用来称呼它,还有它的各种化名与化身[87]。
2006年1月,伊拉克盖达组织与几个较小的伊拉克叛乱组织合并形成伞式组织“圣战者协商委员会”("Mujahideen Shura Council")。这种改名不过是一次宣传手段,可能是为了与制造2005年安曼爆炸案等战略错误做切割[88]。2006年6月7日扎卡维遭到美军空袭炸死,穆哈吉尔继任为该组织领导人。
Remove ads伊拉克伊斯兰国
2006年10月12日,圣战者协商委员会与Jaysh al-Fatiheen、Jund al-Sahaba、统一圣行拥护者、胜利军(英语:Jeish al-Taiifa al-Mansoura)等4个叛乱组织和一些伊拉克部落的代表联合,同时宣誓遵守阿拉伯传统Ḥilf al-Muṭayyabīn(香气者的誓言)[注 2][89][90]。他们在仪式上宣誓将从什叶派穆斯林和外国势力的压迫下解放伊拉克的逊尼派,以真主的名义,恢复伊斯兰的荣耀[注 3][89]”。次日“伊拉克伊斯兰国”(Dawlat al-ʻIraq al-Islāmīyah,"Islamic State of Iraq"(ISI))宣告成立。设立了内阁,阿布·阿卜杜拉·拉希德·巴格达迪成为挂名埃米尔,实际权力由埃及人穆哈吉尔把持[91]。建国宣言不仅受到了伊拉克圣战者中的对手们的恶意抨击,也受到了国外主要圣战主义者的反对[92]。
2010年4月18日,穆哈吉尔和拉希德·巴格达迪在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附近被美国和伊拉克联军击毙。
一位前任海珊部队的将领,拥立了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为该组织的领导人[93]。
2011年,当时还隶属于盖达组织的“伊拉克伊斯兰国”武装分子通过伊叙边境进入叙利亚,又在叙利亚组建了一个名为“努斯拉阵线”的激进组织。
“伊斯兰国”发布的领土远景图[94]2014年,伊斯兰国发布了一份地图,认为它应该在这些地区(黑色区域)占据主导地位。
Remove ads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
2013年4月,巴格达迪单方面宣布将“伊拉克伊斯兰国”和“努斯拉阵线”合并成一个组织“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阿拉伯语:الدولة الاسلامية في العراق والشام ad-Dawlat al-Islāmiyya fī’l-‘Irāq wa’sh-Shām",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al-Sham",简称ISIS),又译“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简称ISIL)[95][96]。两种不同的译名产生是由于对于叙利亚及周边地区,阿拉伯人使用“Shām”(或Shaam,译为沙姆地区),而欧美对相近的地理概念惯用“黎凡特”一词。不过在叙利亚的原“努斯拉阵线”成员不同意巴格达迪单方面宣布“合并”的决定,两者最终决裂。
2014年2月,在历经了8个月的权力争斗之后,盖达组织宣布“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过于极端、残忍、野蛮,而切断了与它的所有联系。宾·拉登的高级幕僚曾在21页信函中,谴责该组织的恶行:包括多次炸毁清真寺、违背《古兰经》教义展开血腥种族清洗、使用氯气进行毒杀、在巴格达的天主教堂里屠杀信徒,盖达组织应与其划清界限,以免形象被拖累[97][98][99],故该组织已不被盖达组织所承认[100]。不过在欧巴马向伊拉克猛增军事行动之后,伊斯兰国与伊拉克的盖达组织又开始合作对抗美军[101]。
伊斯兰国
2014年6月29日,巴格达迪宣布将“伊拉克和沙姆”字样舍去,直称“伊斯兰国”(The Islamic State,简称:IS),巴格达迪恢复本名“易卜拉欣”,自称哈里发[102][103]。阿拉伯世界各国政府和反对该组织的人,用阿拉伯语的缩写Daʿesh(داعش,中文音译为“达伊沙”[104][105])称呼该组织,取其阿拉伯名的首个字母Dāl, ʾAlif, ʿAyn, Šīn组成[106]。该组织视这名称为侮辱,因为名称中没有“伊斯兰”一词[107]。有摩苏尔居民说,武装分子警告他们不可使用这个名称,否则会割去他们的舌头[108]。
与伊斯兰国作战的国家和地区 联合特遣队-坚决行动 其他国家 伊斯兰国控制的领土(2015年)
负责“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占领区军事活动的指挥官叫阿布·阿里·安巴里,年过50岁的安巴里出生于伊拉克摩苏尔的北部地区,在萨达姆统治时期,他曾获共和国卫队的少将军衔,属于萨达姆的高级将领。后来和巴格达迪走到了一起。负责“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占领区军事活动的指挥官为阿布·穆斯利姆·图尔克马尼,图尔克马尼又名哈吉卜·穆塔兹,曾是伊拉克军方核心情报部门的一名中校,也曾在萨达姆总统的特种部队任职。还有一名来自车臣的军事总指挥官阿布·奥马尔·舒斯哈尼(舒斯哈尼在阿拉伯语中是“车臣”的意思),他的真正名字叫巴提拉什维利(Tarkhan Tayumurazovich Batirashvili)。1986年出生在苏联高加索地区潘基斯峡谷的一个村庄里(现属格鲁吉亚)。2013年成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成员,以作战凶悍著称,并频繁出现在该组织发布的照片和视频中。巴格达迪除上述三位得力“臂膀”,“伊斯兰国”内阁还明确设置各部“部长”和各省“省长”[109]。
2014年12月18日,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宣布消息,证实11月在对伊拉克的一次空袭中打死“伊斯兰国”组织的3名头目,其中包括第2号人物阿布·穆斯利姆·图尔克马尼,占领摩苏尔的“伊斯兰国”组织司令拉德万·塔利布·侯赛因·哈姆杜尼(Radwan Taleb al-Hamdouni),以及该组织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负责人阿卜杜勒·巴西特。
2015年3月7日,在尼日利亚造成严重安全威胁的博科圣地组织表示效忠伊斯兰国。
2015年1月,巴格达迪称塔利班领袖穆罕默德·奥马尔是“傻瓜和无知的军阀”。4月塔利班亦以“穆民的长官”穆罕默德·奥马尔的名义发布教令,称巴格达迪是“伪哈里发”,又声称“伊斯兰国”组织的一系列行为违反了伊斯兰教法,将其定为非法组织[110][111]。伊斯兰国向阿富汗境内渗透,与塔利班发生武装冲突[112][113]。
2017后随著俄罗斯在叙利亚内战的军事介入与伊朗代表的泛什叶派力量大举攻入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伊斯兰国大举溃败,摩苏尔与拉卡两座大城市先后被攻陷,有形的IS领土几乎消灭。
2019年3月23日,伊斯兰国最后据点被叙利亚民主力量攻占,叙利亚民主力量同时宣布伊斯兰国组织完全瓦解,正式灭亡;但原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行踪成谜。[80]
2019年4月21日,斯里兰卡共发生8起爆炸案,分布于首都科伦坡、附近的尼甘布以及东部拜蒂克洛,涉及3个教堂及4家酒店。23日,“伊斯兰国”宣称对爆炸案负责。[114]
2019年4月29日,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在伊斯兰国组织丧失所有据点后首次公开露面现身。[115]
2019年5月11日,伊斯兰国宣传机构“阿玛克通讯社”(Amaq News Agency)在印度安全部队于争议的克什米尔(Kashmir)地区跟激进分子爆发冲突后,宣称该组织在印度建立名为“印度省”(Wilayah of Hind)的新省分[116]。
2019年10月27日,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宣布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已在美军于叙利亚伊德利卜(Idlib)地区所发起的一次突袭行动中丧生[117]。同日稍晚,该组织发言人阿布-哈桑·阿勒穆哈加亦在杰拉布卢斯(Jarablus)附近被击毙[118]。
2020年3月9日,获得连任的阿富汗总统甘尼在首都喀布尔总统府宣誓就职,数百观礼宾客于现场突然听到两声巨大爆炸,部分宾客拔腿就跑,所幸未传出伤亡。伊斯兰国随即发表声明,宣称爆炸是他们所为[119]。
2021年10月11日,伊拉克政府逮捕伊斯兰国负责金融活动的高级领导人兼巴格达迪的副手萨米·贾西姆[120]。
2022年1月20日,伊斯兰国成员对叙利亚哈塞克省一座监狱发动袭击,准备协助伊斯兰国成员越狱。当日袭击造成18名叙利亚民主军士兵和监狱看守丧生,至少16名伊斯兰国成员被击毙。[121]截至1月23日,双方交战导致至少123人死亡,其中77人为伊斯兰国成员。[122]
2022年2月3日,第二任哈里发阿布·易卜拉欣·哈希米·库雷希在美军突袭行动中引爆炸弹自尽[123]。
Remove ads军事
“伊斯兰国”称拥有数万名军人,并且拥有大量美军和其他国家军队的武器,如枪械、火炮、坦克等(还拥有少量战机和直升机,但缺乏相关飞行员)。媒体指出,众多原海珊旗下军人在2003年失业以后加入了该组织。因此该组织军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熟悉伊拉克地理环境,此外该组织还有许多来自海外的武装人员加入。
更多信息 国家, 人口 ...
各国加入伊斯兰国的人数列表(1000人以上)[124][125]
国家
人口
俄罗斯
5,000
突尼西亚
4,000
约旦
3,950
沙乌地阿拉伯
3,244
土耳其
3,000
乌兹别克斯坦
2,500
法国
1,910
摩洛哥
1,699
塔吉克斯坦
1,502
突厥斯坦伊斯兰党
1,000
关闭
Remove ads人员
在2014年时,该组织向每个战士发放约400至600美元的月薪,并分配宿舍,许多是被没收的当地非逊尼派居民或已逃离的政府公务员的住屋[126]。到2015年伊斯兰国因为财政问题而削减战士薪金多达七成半,引起一些战士不满并打算离开该组织[127]。
美军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武装部队。
已死亡的前领导人巴格达迪
联军方面估计该组织的兵力在2014年12月达到最高峰,有31,000人,大多数是外籍圣战分子,随着该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地节节败退,到2016年兵力减至19,000人—25,000人[22]其“核心成员”据称约有1,000人[128]。2010年时有资料估计其武装人员有约10,000名[129]。除了人数外,“伊斯兰国”军事成员的国籍也难以统计,有资料显示,该组织起初多在伊拉克、阿富汗、车臣共和国等地招募武装分子。另据一份法国研究机构的报告分析,该组织头目多来自伊拉克、利比亚、沙乌地阿拉伯和突尼西亚,如今有着3,000多名来自德国、法国、英国、澳洲、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穆斯林“志愿者”。2014年中,估计有约500名穆斯林英国人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为伊斯兰国作战[130]。英国国会的工党议员Khalid Mahmood指出,到伊拉克和叙利亚参战的穆斯林英国人相信多达2,000人[131]。各界担心这些圣战分子从中东返回英国后,将会对英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132]。毗邻伊斯兰国控制区的土耳其也是伊斯兰国其中一个主要招兵来源,至2014年9月估计已有多达1,000名土耳其人加入该组织[133]。中国的一些新疆东突分离分子也来到中东为伊斯兰国作战,2014年12月有报道指伊斯兰国的“东突营”有大约300名战斗人员,数目极有可能还在不断增加,此外,被联合国认定为恐怖主义组织的突厥斯坦伊斯兰党亦有可能与伊斯兰国有密切关系[134]。另一方面日本也传出有年轻人想加入伊斯兰国作战[135]。
“伊斯兰国”绑架大量儿童,训练他们成为童兵、查探敌情或充当“人肉炸弹”发动自杀攻击[136]。组织成员也利用互联网宣传或渗透国外的清真寺,以宗教之名诱使国外青年到中东参加圣战[137]。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8月13日报导,一群“伊斯兰国”的支持者在伦敦牛津街分发宣传该极端组织的传单,鼓动人们离开英国,移民到新的“伊斯兰国”[138]。
该组织的军营中,也有许多女性工作人员,多是负责打扫与炊事工作。有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则被安排成为“军妓”。该组织利用互联网发放影片或通过社交网站宣传,在欧洲招揽少女到中东与该组织的“圣战士”结婚。有报道指出,一些女子抵达叙利亚后才发觉她们并非单一武装分子的新娘,而是被安排每天与数名武装分子缔结“临时婚姻”,每次“结婚”只维持一到两小时,亦即性交后即离婚,变相沦为武装分子的性奴[139]。伊斯兰国的支持者也在印尼活动,招揽女性到中东充当武装分子的慰安妇,引起印尼警方关注[140]。
2021年8月,阿拉比亚电视台与美国国防部相继公开伊斯兰国在叙利亚东北部的难民营中汲取兵员的行动,不排除伊斯兰国将阿尔霍尔等难民营作为兵源基地进而获得发展壮大的可能[141]。
Remove ads武器
“伊斯兰国”的武器来源包括从敌军人员购入和战场虏获,许多美制武器在伊拉克政府军和叙利亚反对派战败时被夺取,或是被转售而落入伊斯兰国手中[142][143]。根据冲突装备研究(英语:Conflict Armament Research)报告,欧盟成员国在东欧制造的武器构成了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边界两侧部署的剩馀武器物资的大部分。这些武器的最终起源反映了华沙条约口径在全球市场上的广泛影响。[144]
单兵装备
乌兹冲锋枪
HK MP5冲锋枪
M4卡宾枪(数量1,000支以上[145])
AK-47突击步枪(数量8,000支以上[145])
M16突击步枪(数量1,000支以上[145])
SVD狙击步枪(数量3,000支以上[145])
KSVK狙击步枪
斯泰尔AUG突击步枪
PK通用机枪[145][146]
NSV重机枪[145]
DShK重机枪[145]
简易爆炸装置
M26手榴弹
M60通用机枪
M240通用机枪
FN Minimi轻机枪
M224迫击炮
贝瑞塔92手枪
格洛克17半自动手枪
马卡洛夫手枪
白朗宁大威力半自动手枪
RPG-7火箭筒[146]
RPG32火箭筒
M79火箭筒
FIM-92刺针飞弹发射器
SA-7防空飞弹发射器
飞弩-6防空导弹发射器[147]
米尔科姆转轮连发式榴弹发射器
防弹衣
沙漠用数码迷彩服
配戴AN/PVS-7夜视仪的克维拉头盔等[148][149]
Remove ads地面重武器
ZU-23-2双管高射炮[150][151]、M198 155mm榴弹炮(英语:M198 howitzer)(数量达到52[152])、BM-21式火箭炮(英语:BM-21 Grad)[153]、飞毛腿导弹、BGM-71陶式导弹、M59加农炮、不明系列的反坦克炮。
车辆
阿联酋虎式运输车、波兰AMZ野猪步兵车(英语:AMZ Dzik)、美洲狮轻型战车(英语:Cougar (vehicle))、M939卡车(英语:M939 Truck)、MTVR(英语:Medium Tactical Vehicle Replacement),以及数量不详的吉普车、悍马车(数量2,000辆以上[154][155][156][157]),大量装备重机枪的武装改装车、MRAP防雷反伏击车(英语:MRAP)、BRDM-2装甲车(英语:BRDM-2)、M113装甲运兵车、M1117守护者装甲车、MT-LB装甲车(英语:MT-LB)、T-55主战坦克(数量45+[145])、T-62主战坦克、T-72主战坦克[158](数量30+[145])、BMP-1步兵战车、2S1“康乃馨”自行火炮(英语:2S1 Gvozdika)。
空中武器
米格-21或米格-23战斗机(数量3架[159][160],据报其中两架已被叙利亚空军炸毁[161])、L-39初级喷气式教练机(数量1[162])、米尔-24或米尔-28直升机(数量1架[163])、UH-60黑鹰直升机[164][165]、伊朗“候鸟”无人机、固定翼运输机。
政治
更多信息 实体, 日期 ...
将“伊斯兰国”划为恐怖组织的实体
实体
日期
来源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004年10月18日
[166]
欧洲联盟
2004年
[167]
东南亚国家联盟
2014年
[来源请求]
国家与地区
英国
2001年3月2014年6月20日[注 4]
[168]
美国
2004年12月17日
[169]
澳大利亚
2005年3月2日
[170]
加拿大
2012年8月20日
[171]
土耳其
2013年10月30日
[172][173]
沙乌地阿拉伯
2014年3月7日
[174]
印度尼西亚
2014年8月1日
[175]
阿联酋
2014年8月20日
[176]
以色列
2014年9月3日
[177][178][179]
马来西亚
2014年9月24日
[180]
埃及
2014年11月30日
[181][182]
印度
2014年12月16日
[183][184]
俄罗斯
2014年12月29日
[185]
吉尔吉斯斯坦
2015年3月25日
[186]
叙利亚
2015年6月
[187]
约旦
[188]
巴基斯坦
2015年8月29日
[189]
中华民国
2015年11月26日
[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5年11月19日
[191]
菲律宾
2020年7月3日
[192][193]
哈萨克斯坦
[194]
塔吉克斯坦
[195]
科威特
[196]
巴林
[197]
阿塞拜疆
[198]
千里达及托巴哥
[199]
伊朗
[200]
新加坡
2020年3月23日
[201]
瑞士
2014年10月8日
[202]
关闭
更多信息:伊斯兰国控制地区下的人权
由于“伊斯兰国”同时兼具宗教狂热与恐怖主义于一身,目前没有任何主权国家承认这个政治体或是公开与其联系。事实上“伊斯兰国”几乎与国际上所有主流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欧盟、英美、俄国、乃至周边约旦、黎巴嫩、伊拉克、伊朗都出动军事力量与其交战。此政治体更是受到联合国认证的恐怖组织,其处境非常孤立,甚至不如曾经在阿富汗掌权的塔利班政权。
“伊斯兰国”占领大片土地后,把占领区划分为多个省管理。在哈里发之下,设有4个委员会:宗教、咨询、军事和保安,当中以军事和保安委员会的权力最大。省和次一级的区在地方长官之下亦设置同样的4个委员会。[203]
伊斯兰国崛起后,初时采取恩威并用的手段,以获得占领区内逊尼派居民的顺从。经济方面,武装分子在占领的城市努力维持电力、自来水、食物和汽油的正常供应。负责市政、卫生的原有政府部门继续运作。治安方面,恐怖袭击停止,在严刑峻法的威吓下,刑事罪案很少。武装分子又“依法收税”,不少逊尼派居民认为在伊斯兰国占领下的生活,比起其它叙利亚反政府势力的占领区或伊拉克政府军撤出前更好。另一方面,伊斯兰国动辄处死异议份子与什叶派反抗分子,以恫吓百姓,并在占领区实施严厉的伊斯兰教法。[204][205]
伊斯兰国攻占伊拉克北部大城摩苏尔后,传闻他们发出自己的护照,不过外界认为即使真有其事,这些护照只不过是武装分子的宣传技俩,塑造伊斯兰国是合法政体的形象。[206]
自从多国联军开始空袭伊斯兰国目标后,加上地面的打击伊斯兰国军事行动及伊斯兰国向进入占领区的车辆征税等因素,占领区内的货物运输受阻,伊斯兰国也无力继续向居民提供廉价汽油和食物,占领区内居民的生活大幅恶化,食水和电力供应紧张,物价高涨。控制摩苏尔的武装分子为了防备政府军进攻,中断了当地的流动电话网络,防止当地居民向敌军通风报信,又限制居民不得随意离开摩苏尔。[207][208][209]
宗教政策
参见:伊斯兰国斩首事件列表(英语:ISIL beheading incidents)
“伊斯兰国”属于瓦哈比派,属于逊尼派的支系。他们不仅迫害非穆斯林,也迫害其他宗派的穆斯林,强迫他们改宗逊尼派,如不信者视同叛教,可向他们征收重税甚至处死。此外,就算是逊尼派部族,如不愿宣誓效忠,也会被视为叛徒而被屠杀。[210]“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向伊拉克北部占领区内的基督徒颁布命令,要求他们改信伊斯兰教或缴交吉兹亚税成为被保护民,或在限期前离开伊斯兰国土地,否则就要处死。[211]另一方面,武装分子在占领区屠杀异教徒,包括把儿童斩首,又强行拆除基督教教堂的十字架和烧毁《圣经》。[212]有基督教徒遵照命令缴交吉兹亚税,可是妻子和女儿仍被武装分子抢走。[213]
2014年8月,“伊斯兰国”攻占辛贾尔后,处决至少500名雅兹迪教徒,杀人方式有枪杀、斩首,或斩断手脚钉在十字架上,或以绳索缢死,另有许多人被活埋,或者负伤再活埋。许多妇女被奸杀,超过300名妇女与女童被掳走,可能被转卖,或成为军妓、性奴隶。另外还有数万雅兹迪教徒被围困在辛贾尔山,至少56名儿童脱水而死。美国总统巴拉克·欧巴马授权美军展开救援行动,空袭“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及向难民空投粮食与饮用水,掩护了大批雅兹迪信徒逃到叙利亚。[214][215][216][217]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批评其前总统大选对手欧巴马对于救援与战斗不够积极。欧巴马表示将会“持续作战,努力不懈”。但事实上,欧巴马仍不愿意针对伊斯兰国投入过多的资源,也不考虑投入地面部队,以避免重蹈前美总统小布希在处理海珊问题上的覆辙。[218]
异教徒即使同意改信伊斯兰教,也不一定可以保命。2014年8月,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伊拉克北部雅兹迪人的Kocho村强迫村民改信伊斯兰教,全村所有人都同意了,只有族长一个人不肯,于是武装分子屠杀了80名男村民,并掳走400至600名村民,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219]
至于同为伊斯兰教的什叶派则被视为异端,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曾在尼尼微省炸毁多间什叶派清真寺。[220]武装分子又以反对偶像崇拜为理由,不分宗教大肆破坏占领区内的圣坛。[220][221]
除了异教徒和什叶派之外,“伊斯兰国”对待不愿归顺的逊尼派穆斯林的屠杀,也绝不手软。2014年11月,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伊拉克安巴尔省屠杀322名不愿归顺伊斯兰国的逊尼派阿布尼姆部族人,其中包括在一口井里发现50名妇女和小孩的尸体。武装分子让这些包括妇女和小孩在内的部族人站成一排然后公开枪决,以强迫其他的部族人归顺。[210]
妇女政策
伊斯兰国的研究与教令部据报在2014年12月出版了一本关于处置女奴的小册子,指出穆斯林可以把战斗中俘获的敌方女性非穆斯林收归为奴隶。小册子指示伊斯兰国成员不论是否已婚都可以与自己拥有的女奴性交,这是《古兰经》第23章5-6节[注 5]允许的。小册子又指示成员可以与未到青春期的女奴性交。女奴是主人的财产,可以买卖、转让(怀有主人骨肉的女奴除外),主人可以殴打不听话的女奴,但不许打脸部。[222][223]
2014年,有估计指伊斯兰国已掳走多达5000名女子作为性奴,大部分是雅兹迪人。[223]
财政
“伊斯兰国”攻占伊拉克北部多处油田后,在黑市以低价出售原油换取收入,估计每日可赚取高达100万美元。联合国已禁止各国与“伊斯兰国”进行任何形式的石油交易。[224]2014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空袭叙利亚境内被“伊斯兰国”控制的石油设施,以打击“伊斯兰国”的财政收入来源。[225]
“伊斯兰国”被指称有来自沙特阿拉伯及其它逊尼派波斯湾国家的资金支持,目的是对抗非逊尼派及世俗力量主导的叙利亚和伊拉克政府。这些幕后资金支持者主要是民间的富人。[226]有分析人士认为波斯湾国家与土耳其暗中支持伊斯兰国,以阻止什叶派扩张势力。[227]2015年12月,挪威媒体报道挪威外交部委托Rystad Energy编写的报告指伊斯兰国控制地区的石油被运到土耳其以低于市价出售。[228]
2015年11月16日,俄国总统普丁在二十国集团(G20)高峰会上指出,根据俄国情治单位表示,全球有40个国家提供IS资金援助,当中甚至还有G20的成员国,但并未明确指出是哪一个国家。[229]在2015年,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加上俄军针对伊斯兰国石油设施及运输能力进行大量空袭,导致伊斯兰国的石油收入大减。[230]
自2012年起,“伊斯兰国”每年发表年度报告,外界推测是为了向捐献资金者展示行动成果,争取更多捐款。[231]
教育政策
被IS所黑的网站,中间的字写著“我们无所不在”
“伊斯兰国”正在培训儿童成为“哈里发国的新世代”,设立训练营向15岁或以下儿童灌输极端伊斯兰圣战思想,教导他们以消灭异教徒为人生目标,满16岁则接受军训。[232]
在叙利亚,有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绑架大批库尔德族儿童,对他们进行洗脑,强迫学习极端宗教思想及观看杀人和自杀攻击影片,培育他们成为自杀式袭击者。[233]
在拉卡,伊斯兰国禁止学校教授音乐、美术、体育、哲学、社会科和基督宗教。数学科不可提及利息计算,自然科学必须合乎神创论,不可教授关于进化论的内容。伊斯兰国命令学校不可提及叙利亚国歌、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停止使用“祖国”或“叙利亚”词汇,要用“伊斯兰国”、“穆斯林的土地”或“沙姆省”词汇代替。此外,伊斯兰国强制学校实施性别隔离。[234]伊斯兰国对伊拉克占领区内学校也实施了类似政策。[235]
文化体育
更多信息:伊斯兰国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伊斯兰国禁止平民踢足球或观看足球比赛。[236]2015年1月,伊拉克摩苏尔有13名年轻人因为收看2015年亚洲杯足球赛伊拉克对约旦的比赛,被伊斯兰国逮捕处死。[237]
伊拉克政府控制区内曾经发生针对足球场及播放足球赛事场所的恐怖袭击,伊拉克政府认为是伊斯兰国所为。足球在叙利亚的伊斯兰国占领区也受到不明文的禁止,但禁止程度因地区和时间而异,视乎当地武装分子的心情好坏。伊斯兰国对于组织成员观看足球比赛则不予禁止。[236]
伊斯兰国禁止平民养鸽,认为是违反伊斯兰教教义,已有伊拉克养鸽者被武装分子杀害。[238]
2015年1月,伊斯兰国烧毁摩苏尔中央图书馆收藏的大约2000本被指不符伊斯兰教教义的书籍,内容涵盖教育、科学、诗集、哲学、运动等。[239]
2015年2月,伊斯兰国发布影片,显示武装分子大肆破坏摩苏尔博物馆内的古代雕像和文物,包括超过2000年历史的古代亚述和阿卡德文物。武装分子在视频中谴责亚述人和阿卡德人是多神教徒,并认为这些文物是偶像,所以要摧毁它们。[240]
控制范围变化
在2015年时,伊斯兰国的领土到达了顶峰,控制了90,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随著联军反攻,伊斯兰国的领土不断的缩少。2016年1月,IS领土下降至78,000平方公里。之后,伊斯兰国更在2016年内损失了拉马迪、帕米拉、费卢杰、曼比季等数个重要据点,令实际控制区域大幅缩少。到了2016年7月,伊斯兰国领土缩少到68,300平方公里。[241][242]2017年1月,伊斯兰国的领土只剩下60,400平方公里。[41]至2017年10月止,伊斯兰国的控制范围已不到全盛时期的10%。[243]
伊斯兰国的控制区域(灰色)
2014年1月
2014年2月
2014年3月
2014年4月
2014年5月
2014年6月
2014年7月
2014年8月
2014年9月
2014年10月
2016年9月
2018年
目前
与其相关组织
这里列出与伊斯兰国有联系的一些宗教组织,他们有时会被认为是伊斯兰国的“盟友”。2014年10月概况:
阿布沙耶夫[244]
邦萨摩洛伊斯兰自由斗士[245]
伊斯兰祈祷团[246]
利比亚伊斯兰教法团(英语:Ansar al-Sharia (Libya))[247][248]
突尼斯伊斯兰教法团(英语:Ansar al-Sharia (Tunisia))[249][250]
耶路撒冷圣战者协商会议(英语:Mujahideen Shura Council in the Environs of Jerusalem)[251]
耶路撒冷圣殿支援团(英语:Ansar Bait al-Maqdis)[252]
阿尔及利亚哈里发斗士(英语:Jund al-Khilafah)[253]
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254]
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255]
突厥斯坦伊斯兰党
青年党 (索马里)
民间反抗
出于不满伊斯兰国的残暴行径,有叙利亚人组成小团体发起袭击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游击战,其中一个团体White Shroud于2014年10月宣称在代尔祖尔省已杀死超过100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256]与伊斯兰国对抗的民间组织亦包括妇女保护部队。
年表
主条目:伊斯兰国相关事件年表
外界观感
皮尤研究中心于2015年发表报告,指出在穆斯林占人口相当比例的1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其中10国的受访者大多数表示厌恶伊斯兰国。巴基斯坦是例外,只有28%受访者表示厌恶伊斯兰国,62%答不知道。在尼日利亚有20%穆斯林对伊斯兰国有好感(另有19%答不知道),马来西亚则有12%穆斯林对伊斯兰国有好感(另有21%答不知道)。[257]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伊斯兰国
伊斯兰教主题
恐怖主义主题
ISIL Overview(英文)
Iraq updates –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The New War in Iraq ISIL Overview – Midwest Diplomacy (September 2013)(英文)
"This Is the Promise of Allah" – Declaration of the Islamic State (29 June 2014)(英文)
Report on ISIS Governance in Syria –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Islamic State – Full-length documentary by VICE News (August 2014)(英文)
From Chechnya To Syr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ews & Analysis of Russian-speaking Foreign Fighters In Syria(英文)
ISIS使年轻穆斯林远离伊斯兰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纽约时报中文网
中东-殖民地简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不只有砍头,最有钱、最嚣张、扩张最快的伊斯兰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关键评论网
打击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观察者网
注释Loading content...参考文献Loading content...Loading content...Loading content...参见Loading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