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四)奉系军队编制的历史沿革

奉军的编制

早期

一代枭雄张作霖在前清的实际职务是:奉天巡防队前路统领兼中路统领。

巡防队也叫巡防营,是清末军队改革后的一种编制,清末一省之内就是两种军队,新军和旧军(巡防营)。新军相当于野战军,巡防营相当于武警部队,而编制大,战力强的巡防营类似武警机动师。与新军的师(镇)---旅---团---营编制相比,一省内巡防营的编制为:路-------营编制,这里的'路“的编制和旅差不多,一路之下辖数营,多者至十数个营。

张作霖

与新军相比,巡防营少了团一级建制,另外营的编制也比新军略小,也没有参谋部,处等幕僚机构,也缺少炮兵,工兵等特种兵编制,总体上,巡防营更适合维持治安,而不是打正规战。总体上,清末,一般的巡防营是打不过新军的,但也有例外,有5支巡防营是比较能打的,气焰上,尚压当地新军一头。他们分别是广西陆荣廷部,奉天张作霖部,广东水师李准部,毅军姜桂题部,南京张勋部。清亡前,张作霖为统制(副都统衔)。也就是说,清亡时,张作霖已经是满清的正二品大员了。

1912年民国开创之际,张作霖投靠大总统袁世凯,所部改编为陆军第27师,成为北洋陆军的第十个师,第十一个师是冯德麟的28师。此时的奉军的编制和其他北洋陆军相同,一个师辖两个步兵旅,每旅两个步兵团,师直辖特种兵部队(骑,工,炮,辎重等)。

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张作霖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 1916年,驱段芝贵离奉后,以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此时即获得加上将军衔。1920年张 以东三省巡阅使的身份,成为为实授北洋上将。1916年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后,吞并第28师,增编第29师,从此开始形成奉系军阀集团。

1920年张作霖参加直皖战争,在直皖战争后,张作霖的奉系军队握有四个师、二十三个混成旅、三个骑兵旅及若干个独立团的庞大兵力,编制与番号仍为北洋定制。

张作霖结义兄弟 马龙潭

中期

第一次直奉战争

从1922年4月10日起,奉军就络绎不绝进入关内,兵分为西、东两路军。西路军以张景惠为总司令,司令部设在长辛店。东路军以张作相为总司令,司令部设在落垡(今武清)。也分为3个梯队,另外配属骑兵集团。

奉军全部兵力约12万人。随后奉军改名为“镇威军”。 4月29日,张作霖到达军粮城,自命为“镇威军”总司令,以孙烈臣为副司令,指挥奉军作战。

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宣布东北“自治”,从此脱离了中央管辖范围,所部番号一律改为“东三省陆军”,独立编号,且编制与北洋定制相比,有了显著变化。

“东三省陆军”改以旅为平时编制单位(军仍为战时组编单位),除保留原有的第27、29、奉天暂1师等三个师的番号外,其余一律统编为旅,共计二十七个旅(含师属旅)和五个骑兵旅。三个师的编制大致如北洋旧制,其他旅实际为混成旅,每旅辖步兵两至三团,骑、炮兵各一营至一团不等,此外还有工兵连、辎重连、无线电队的附属部队。

张作霖结义兄弟 吴俊升

第二次直奉战争

奉军仍称“镇威军”,尽遣精锐,将入关部队编为6个军,张作霖自任总司令。

第一军司令姜登选,第二军司令李景林,第三军司令张学良,第四军司令张作相,第五军司令吴俊升,第六军司令许兰洲。此6个军总数约14--17万人。

第二次直奉战后(浙奉战争)

这一时期奉军的编制是最为复杂,混乱的。详情如下:

1925年3月23日,张作霖在沈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东省军队以师为平时编制单位陆军共编为二十个师,另有十一个独立旅。总计69个旅加其他独立部队。军作为战时编制,自然撤销。

陆军师:

东北陆军第一师李景林(第一旅窦联芳、第二旅王宾、直隶第一旅王丕焕、直隶第二旅马瑞云、直隶第三旅张宪、直隶第四旅胡毓坤、直隶第五旅朱毓清、补充第一旅吕正朝、补充第二旅赫文胥、补充第三旅尹立泰)

东北陆军第二师张宗昌(第三旅褚玉璞、第二十八旅程国瑞、第二十九旅许琨、第三十旅毕庶澄、卫队旅方永昌、补充旅姚霁)

东北陆军第三师阚朝玺(第四十二旅袁永朔、第四十三旅刘山胜、骑一旅张联同、骑二旅常万里)

东北陆军第四师张学良(第十九旅栾云奎、第二十七旅宋九龄)

东北陆军第五师赵恩臻(第十二旅孙旭昌、第三十三旅范浦江)

张作霖结义兄弟 冯德麟

东北陆军第六师郭松龄(第二旅刘伟、第三十四旅陶经武)

东北陆军第七师高维岳(第五旅刘维勇、第六旅刘振东)

东北陆军第八师丁喜春(第二十五旅钱忠山、第三十五旅田德胜)

东北陆军第九师汲金纯(第十四旅杨德生、第三十六旅李梦庚)

东北陆军第十师齐恩铭(第十六旅温玉瓒、第三十七旅刘联瑞)

东北陆军第十一师汤玉麟(第七旅张龙文、第三十八旅孟昭田)

东北陆军第十二师裴春生(第四旅霁云、第三十九旅朱继先)

东北陆军第十三师张九卿(骑三旅萧国庆、骑六旅武汉卿)

东北陆军第十四师穆春(骑一旅徐永和、骑七旅王永清、骑八旅于芷山、独三十旅齐占九、骑兵第一游击队张海鹏、骑兵第二游击队刘国勋)

东北陆军第十五师张作相(第十五旅熙洽、第二十六旅李桂林)

东北陆军第十六师于深澄(骑十旅赵芷香、骑十四旅杨遇春)

东北陆军第十七师万福麟(骑四旅张殿九、骑五旅马占山)

东北陆军第十八师吴俊升(第十五旅梁忠甲、第二十二旅王树常)

东北陆军第十九师李爽垲(第四十三旅荣臻、第四十一旅朱同勋)

张作霖结义兄弟 汤玉麟

东北陆军第二十师邢士廉(第二十四旅赵鸣皋、第三十一旅朱栋臣)

郭松龄反奉时的奉军编制

1925年10月,初步编成6个军团:

第一军团军团长:李景林

第二军团军团长:张宗昌

第三军团军团长:张学良

第四军团军团长:韩麟春(原为姜登选)

第五军团军团长:张作相

第六军团军团长:吴俊升

郭反奉时正是这6个军团陆续编成的时候。由师--旅的编制,改成军团---军---旅。

郭松龄的职务是第10军军长,姜登选第8军军长,韩麟春是第9军军长。同时姜登选是即将组成的第4军团军团长,也将是后来的第4方面军团军团长,因为姜后来被杀,这一套职务都被韩麟春接过去。

张学良此时的职务是第三军团军团长,津榆警备司令部司令。第三军团副军团长是于珍,但于珍忌惮郭松龄,未就任。

张作霖结义兄弟 张景惠,“九一八”后投靠日本成为汉奸

郭松龄反奉时的全套职务应该是:第三军团副军团长,津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新组成的第10军军长,原第6师师长。很多材料写 “京榆驻军司令部”,并不准确,北京是李景林驻扎 。

郭松龄反奉时能调动的兵力,一共7个师(含骑兵师),这些师大体上都编入了第三军团,后来的第三方面军团。而编入第4方面军团的大体上是第九师汲金纯和原第1师李景林的部队。

郭松岭反奉所依靠的基本军队是

东北陆军第四师张学良(第十九旅、第二十七旅)

东北陆军第五师赵恩臻(第十二旅、第三十三旅)

东北陆军第六师郭松龄(第二旅、第三十四旅)

东北陆军第七师高维岳(第五旅、第六旅)

东北陆军第十师齐恩铭(第十六旅、第三十七旅)

东北陆军第十二师裴春生(第四旅、第三十九旅)

东北陆军第十三师张九卿(骑三旅、骑六旅)

7个师长中,除去张学良,郭松龄不论,骑兵师师长张九卿置身事外,其他4个师师长,第五师师长赵恩臻、第七师师长高维岳、第十师师长齐恩铭、第十二师师长裴春生,以及上校以上军官30多人犹豫不决,全部持犹疑反对态度,郭松龄将这些人逮捕,押往天津李景林处关押起来。(这部分人占了郭部高级军官的30%多)。

张作霖结义兄弟 张作相

郭反奉失败后和安国军时期

郭松林反奉失败后,奉军再行编组,在原来的军团基础之上,再编成方面军团,初期编成4个方面军团;至安国军时期,最终编成7个方面军团。形成方面军团--军---旅的编制,但也有的方面军团例外。

第一方面军团军团长:孙传芳

第二方面军团军团长:张宗昌

第三方面军团军团长:张学良

张作霖结义兄弟 孙烈臣

第四方面军团军团长:韩麟春 杨宇霆(代)

第五方面军团军团长:张作相

第六方面军团军团长:吴俊升

第七方面军团军团长:褚玉璞

在安国军军政府(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成立后,一方面为壮大声势,一方面安国军队中还有南省的部队,又重新进行改编,将旅改为师。成为方面军团-军-师的体系。

Copyright © 2022 中国足球世界杯_90年世界杯 - doul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