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分界,水也随之分界。所以,《山海经》中说:畛水又东四十里,曰宜苏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滽滽之水,即今孟津县横水镇横水村之横水河。
民国《新安县志卷二》:新安山脉皆西承渑池,其由渑池入境之山可分为三大系:曰涧南山系、涧北山系、畛北山系。南以郁山为干脉,南界宜阳,东接周山,是谓县南部之山脉。涧北以疆山为干脉,东接邙岭,东北界孟津,是谓县中部之山脉。畛北山脉有二:一曰青要山脉,东濒畛水,北界石井川;二曰荆紫山脉,北界黄河,东尽于大峪沟口,是谓县北部之山脉。
民国《新安县志卷二》:(黄)河水又东经夫人缠,俗名南石崖,是为西沃渡;又经狂口镇,是名狂澜,畛水南来注之。
民国《新安县志卷二·水系》:畛水、疆川水皆今新安马陵川水,源出猪嘴岩,越曹村南流经石寺折而东。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新安县志·地理编第十四章乡镇地名考》:云水,原名官水磨。村有碑文记载:……云梦之北,畛水之南,清凉寺后有水磨一盘,故曰官水磨。后水磨不存,又以云梦、畛水各取一字,名云水。
02畛河流域遗址遗迹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新安县志·地理编第八章河流》:畛河发源于新安县曹村乡西北之城崖地,主流经过曹村、石寺、仓头3个乡,至狂口注入黄河,全长51公里,为新安县境内最长河流。流域面积370.5平方公里,常水流量3立方米/秒,最大洪水量4280立方米/秒……其源头有二:一为城崖地水(下段称景阳川水),沿河纳入黑鱼沟水、螃蟹夹水、白龙潭水、岸上水(旧称猪嘴崖水)、曹村南沟水、常沟水、圪塔后沟水等。二为马陵川水,上游又分陶沙河与河沟水2支。景阳川、马陵川二水汇于石寺后,又有棠子沟水、山岔口水、芦家沟水、石涧河(纳杨沟、涧沟、石板沟、舜王庙沟水、马荆扒水、北沟水、薛庄水、楝树凹水等)。另有党家沟水、洛沟水至孟津境注入,独树之水至洛阳市郊区注入。
千百年来,畛河流域孕育出辉煌灿烂的文化,灵山圣水间遗存有说不尽的人文圣迹。
畛河流域有毛沟125条,畛河源头曹村乡西接渑池县,以原始生态的天然阔叶林而闻名,森林覆盖率达60﹪。
畛河流域是中国先民最早的居住地,是灿烂辉煌的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石器时期、仰韶时期到西周早期,原仓头乡的郭庄遗址、卷兹遗址;西沃乡的北村遗址、槐林遗址、安里遗址、竹园遗址等,都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见证。
宋元时期古瓷窑遗址如:石寺镇的上孤灯遗址、下孤灯遗址、北嘴遗址、蒿子沟遗址;北冶镇的滩子沟遗址等,均为宋元时期的重要瓷窑遗址。
汉唐时期的黃河漕运官仓盐仓在畛河入黄河口西侧,仓头乡由此得名。
畛河入黄河的狂口渡口在新安县原仓头乡,西沃渡口在新安县原西沃乡,以上两个黄河渡口历史悠久,均为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
唐代附马郑潜耀墓、后唐庄宗雍陵均在西沃乡下坂峪, 宋四郎家外宅坟在石寺镇李村,均为新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村乡袁山村五虎庙、清代前北冶镇滩子沟的朝阳寺、通仙观、漏明崖,建于元代的西沃乡安里村的清和观等,均为新安县的著名庙观。
云顶山上的孙膑洞、上孤村附近的庞涓坟、西沃村的北魏石窟等,均为新安县境内的重要人文景观。
03畛河流域人文遗迹
明清至民国500余年间,畛河流域人文荟萃,名载史册的人物灿若星辰。以吕维祺为代表的畛河流域横山村吕氏家族,辉煌国家政坛和文坛六代百余年,成为新安县的惊世传奇。举例如:吕维祺,明万历癸丑进士,南京兵部尚书。吕兆琳,清顺治辛丑进士,监察御史。吕履恒,清康熙甲戌进士,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吕守曾,雍正甲辰进士,山西布政使。吕耀曾,清康熙丙戌进士,户部仓场侍郎。吕谦恒,清康熙己丑进士,光禄寺正卿。吕公滋,清乾隆壬辰进士,山西介休知县。
据《新安县志》记载,仅明清两代畛河流域考中举人拔贡的就有三十余人。
清咸丰、同治年间的私塾石寺馆设于石寺。清光绪年间的青阳书院始创于1899年,设于云水,后改为义学。民国时期的畛滨完小设于石寺关帝庙、西沃完小设于西沃。新中国建国后的石寺初级中学、石寺高级中学、仓头中学、仓头高级中学等,均为近现代新安县的著名学校。
新中国建国前,畛河流域如碾坪、西沃等地,是地下党和抗日武装的重要活动地。抗日英雄傅东岱(1916~1940),仓头乡云水村人;革命烈士柳爱(1890~1947),石寺镇谷堆村南沟人;曾任渑池县长的李一民(1912~1981),西沃乡槐林村人;革命家曹绿崖(1898~1965),仓头乡大章村人,这些近代畛河流域的英雄儿女,名载《新安县志》,影响深远。
04 经典畛河诗意畛河
据《新安县志》,畛河流域历代作者所撰写出版的作品不下数十部。举例如:明吕维祺撰《明德堂文集》;清吕兆琳撰《镜蚩堂文集》;清吕贲恒撰《鄂渚小吟》;清吕履恒撰《梦月岩集》《冶古堂文集》;清吕谦恒撰《青要集》、《青要山房文集》;清吕复恒撰《青壑亭诗集》;清吕耀曾撰《横山诗草》;清吕宪曾撰《舒亭诗草》;清吕法曾撰《力园诗草》《阐微录》《诗可》;清吕宣曾撰《读礼说》;清吕守曾撰《松坪诗草》;清吕仰曾撰《兰亭诗草》;清吕衍高撰《藏山集》;清吕肃高撰《南村诗草》;清吕祖高撰《掌园诗草》;清李海观撰《歧路灯》《绿园诗草》;清吕公迁撰《见山亭集》;清吕公泽等撰《拙堂合集》;清吕秉钧撰《得园诗草》;清吕田撰《澹成轩诗稿》;清吕公滋撰《硕头诗草》;清吕燕昭撰《福堂诗集》;清吕嗣关撰《半园诗草》;清吕申撰《以约堂诗草》;清吕公溥撰《寸田文稿》《寸田诗草》;清吕秉钧撰《得园诗草》;清吕公路撰《介亭诗草》;清吕宣曾撰《柏岩诗草》等。
历代吟咏新安县人文胜迹的诗词不下一万首,畛河流域诗人撰写的诗词不下二千首。
举例如:清吕履恒《北邙山》:斜日邙山上,春愁欲暗然。亭碑辞故道,墓土入新田。游女追蝴蝶,征人指杜鹃。回看洛水畔,犹是汉时烟。
清吕谦恒《石寺坡》:马首林光射远空,孤烟泄处回含风。阴崖冰断泉流细,阳峡霜开日气通。樵子穿云声自应,行人仰胁路堪穷。何能叠嶂平柯斧,奥隩徒矜造化功。
清吕守曾《忆青要山芝》:家在青山里,秋芝到处生。仙居舒叶厚,灵雨润根荣。赤实颜能好,红兰香自清。着书怀祖德,精室石泉鸣。
清吕宣曾《俯河·新安北界》:天空木落碧山秋,浪急沙高白云浮。云引鸡声通北岸,风吹马影渡中流。伐檀期用人偏腐,结网何难志莫酬。九曲奔流航一苇,须将桂棹驾兰舟。
畛河流域是神话的故乡,青要山是黄帝密都,荆紫山是神仙故乡,漏明崖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隐居地,新安八景之一天限狂澜就在黄河狂口渡。
清代小说家李绿园(1707~1790),字海观,北冶乡马行沟村人,创作有著名长篇小说《歧路灯》。
畛河,是经典的畛河、诗意的畛河,是流淌在新安县人民梦中的河!
05 永远的畛河
畛河流域物产丰富,有蕴藏丰富的煤碳、铁矿、铝矿、石灰岩、石英岩、硫磺石等矿产资源。至晚在汉代,畛河流域就建有多处冶铁炉群,至今遗址尚存。
畛河流域的石寺、塔山、黄沙坪、陈湾、北冶、柴火沟等地煤矿的开采历史均有近千年之久。
1965年,勤劳勇敢的新安儿女自畛河流域的下孤灯筑坝造田,投工80万个,筑河坝总长25.5公里,创造出惊世伟迹。
1995年,为支持国家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畛河流域的仓头乡全部和北冶乡、石寺乡、西沃乡一部移民他乡。昔日搬迁后的家园,今已被水库的水淹没。
青山不改,碧水长流。今新安县青要山、荆紫山、畛河流域,已成为享誉河洛的旅游胜地。山山水水仍然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吟唱着神话中的乡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