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1982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和山西能源基地规划办公室的通知》,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雏形。

1983年3月22日,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在上海正式成立。1983年2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成立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1983年四、五月间,国务院电子、轻工、纺织、冶金、铁道、机械、水利电力、交通、化工、对外经济贸易和船舶工业总公司等11个部门深入上海经济区,对它的历史和现状作初步考察,到工厂、港口和一些重点建设工程,广泛听取领导、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

1984年12月,为使经济区的区域设置更加合理,上海经济区的区域扩大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4个省和1个直辖市。扩大后的上海经济区,拥有1.97亿人口,面积52万平方公里。上海经济区最初建立时,包括上海和江、浙两省的10个市、55个县,即上海市和10个郊县;江苏省4个市和18个县;浙江省5个市和27个县,总计区域面积74000平方公里,人口5058万,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15.6%,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9.1%,农业总产值占全国8%。

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正式加入上海经济区,从而使这个范围扩大到五省一市。福建省的加入,为上海经济区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如福建的三沙、三都、马尾、泉州、厦门等港口,均可为经济区的物资配套分流,当时已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水口水电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一个水电站,建成后一部分电力输入苏浙沪皖的华东电网。

1988年6月1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决定撤销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7月,上海经济区最后一次省市长会议在上海举行,处理各项善后工作。至此,规划办历时5年多的艰苦试验画上了句号。[6][7]。

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2003年8月,台州正式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为长三角第16个城市[8]。

2010年3月26日,在浙江省嘉兴市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合肥、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衢州等6个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此次扩容后,协调会成员城市达22个。201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把长三角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作为发展定位[9]。

2013年,第十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吸收了徐州、芜湖、滁州、淮南、丽水、温州、宿迁、连云港等8个成员城市后,协调会会员城市扩容至30个[10]。

2016年,长三角规划正式发布,总共26城市,同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复。[10][11]

2018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进博会开幕式演讲中表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大会在芜湖召开,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了新阶段。[12]

2019年10月15日,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7个城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並宣佈长三角城市群扩大至全部苏浙皖沪41个城市,至此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实现了地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2]。

2019年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文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5]

Copyright © 2022 中国足球世界杯_90年世界杯 - doul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