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D1003 凌空廊道 登 大混山/李崠山 尋 黃萼捲瓣蘭八五駐在所遺址 / 故桃園廳巡查渡邊要之墓
花開花謝自有時 莫強求 !!不是巧遇 也非偶然 專程尋花而來
再訪 小百岳 李崠山
走不一樣的路 看不同的風景 加倍驚奇
導航 凌空廊道 位於 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煤源聯絡道的制高點
海拔1,220公尺 景色很無敵
木棧道 展望觀景台 設有涼亭 及 停車格
今日目標 : 李棟山 - 大混山 稜線近在眼前 讚喔
07:55 大混山登山口 起登凌空廊道 停車位不多近登山口兩旁 車位幾乎停滿假日從凌空廊道登大混/李棟 頗受青睞喔
凌空廊道 - 大混山 - 李棟山 (來回)共 10.26 k 來回 7 小時 51 分鐘高度上升 765 公尺 / 高度下降 753 公尺最高海拔 1902 公尺
凌空廊道 登大混山 / 李棟山 岔路多先下載航跡 中級山步道路徑乾淨今日天氣晴 中高海拔很涼爽
登山口起登 通過一片高聳青翠的竹林 聽見竹林的聲音 迎風搖曳
07:55 登山口 09:10 牛欄坑步道岔路 09:18 大混山岔路09:21 大混山 (自拍) 10:05 休息平台 10:15 半圓形駁坎10:33 八五駐在所 11:21 故桃園廳巡查渡邊要之墓 11:47 李棟山 (自拍)12:13 李棟山環一周 13:13 八五駐在所 13:30 半圓形駁坎14:16 大混山岔路看大霸 14:58 凌空廊道觀景台
步道微微上坡耳邊聽著竹葉沙沙作響 搭配自己喘息砰砰的心跳聲慢慢走吧 感覺蠻舒服的
濃濃密密的竹林間 夾著一條蜿蜒迂迴的步道 竹林縫間望見藍天底青山層層疊疊
七葉一枝花 紅色的是果實嗎
08:45 巨石區踩著樹根與岩塊間上下 這一段請稍留意踩點
09:10 牛欄坑岔路口路徑指引清楚 除了看布條 看指示牌 也有下載航跡
09:18 大混山岔路口去程取左高繞 登大混山回程走右 下山較平緩好走
大混山岔路口外側有展望點 近看 高台山 島田山與小島田山
最遠突出的山形 是 大霸尖山大霸尖山 旁 是 加利山
09:21 大混山岔路口 左上 3 分鐘 再度光臨 大混山找到一塊石頭 剛好可以設10秒自拍
大混山 又稱 比亞山海拔 1541 公尺 / 三等三角點 no. 6270
09:31 駁坎遺址大混山與李棟山稜線間 是 日據時期的隘勇警備道沿途遺有幾處駐在所遺跡
八角蓮又名獨腳蓮、八角盤、鬼臼、山荷葉、八角金盤、六角蓮、一碗水,為小蘗科八角蓮屬的植物
台灣鬼督郵分佈於台灣全島 1,700~3,400 公尺的高山。性喜陰涼之處,常見之於台灣冷杉林下或林緣空曠處
10:05 休息平台這條路線 去程是上坡 回程下坡就輕鬆多了
山徑高低起伏 沿稜而行左側可見 內鳥嘴山
10:09 杉木林 黑森林步道
10:15 八五駐在所 遺址半圓形城牆駁坎 杉木林環抱
高聳直立的杉木林 很療鬱
10:13 八五駐在所遺址
鋪滿一地鬆軟的杉木落葉 像極了鬆鬆軟軟的地毯十分 Q 彈
此處特別平坦 錯落在筆直優美的杉木林間厚厚松針鋪滿地 像是澄色的肉鬆
開始陡上坡了 慢慢爬吧
漂亮的原始杜鵑純林 好喜歡這樣的森林
杜鵑林樹縫間 與 大霸尖山 say Hello
多處叉路 都有指標往 李棟山 40-50 分鐘
箭竹林徑間 掉落幾片楓紅
稜線兩旁長滿箭竹林 沿稜而行下切至岔路 先取左高繞路 打算回程走右側
上稜幾步 左側可見豎立著 :故桃園廳巡查 渡邊要之墓
11:27 內鳥嘴山 岔路口
土地界碑
11:41 最後一段上坡路 李棟山不遠了
11:47 李棟山古堡 一等衛星控制點
李崠山古堡 1912年所建立的 李崠隘勇監督所堡內的建物已消失 只剩城門與四周的圍牆
李崠山 小百岳 #28一等三角點 位於 古堡內
一隊越野車騎士 也來登 李崠山
自拍喔
四邊形的城堡 大門在西北側門外設一牆堵 以防砲火攻擊大門
據說門楣上原有佐久間左馬太所題字的「慎守其一」石匾但已遺失
大門外 登山口指標
時間還早 就環堡一周吧
堡壘四壁 仍可見多個 銃眼做為戰爭時期防禦用途
李崠山古堡 新竹縣 縣定古蹟 海拔 1914 公尺並以泰雅族語「TAPUNG古堡」 登錄古蹟名稱。TAPUNG古堡
我從 彈孔 偷窺 XDD
12:12 拜 日正當中 之賜今日山友不少 大多在古堡外休息吃午餐毫無遮蔭的 李崠山古堡 很清靜
12:37 拍完照片 立馬下山回程
黃萼捲瓣蘭 附生蘭種 生長於海拔 1000 公尺左右的山壁或老樹上 花期很短 僅 2-4 天不算罕見 卻是我的首見 感謝山友指引假球莖卵圓形 橘黃色 花 4-8 朵 上萼片暗紅紫色
生長於海拔約 500~1,000 公尺的森林我來晚了 只剩 1.2 朵
很漂亮 很迷人的花 吧黃萼捲瓣蘭 不算罕見 卻是我的首拍謝謝山友指引
對不起 我來晚了期待最美麗的時刻 再度相遇
03:58 回到 凌空廊道
原文出處